國寶級布袋戲大師、新興閣掌中劇團第五代傳人鍾任壁老師9月5日辭世,讓人感到萬分不捨!日前到鍾任壁老師靈前捻香,再次向老師表達我的感念與感謝,為他一生貢獻於傳統藝術的傳承與創新,致上最大的敬意。
我所認識的鍾任壁老師,無私、和藹、頂真。出身布袋戲世家的他,一生就是台灣布袋戲發展的縮影。每每談及布袋戲,總是充滿熱情活力。一口說出千古事,十指能操千萬兵的他,數十年來帶著劇團弟子穿梭台灣各級學校,進行布袋戲的推廣演出與教學,作育英才無數;他也帶著戲偶走向國際,演遍60多國,讓布袋戲在台灣深耕,在國際發光。
讓人感佩的是,鍾任壁老師不僅致力傳承布袋戲的「技藝」與「記憶」,更以創新的精神開創傳統布袋戲的新生命。在傳承上,他發展出「透明偶」教學法,方便展示細微又靈巧的布袋戲精髓;在演出上,他從佈景、特效、道具、劇情入手改創,首創瑞氣千條的「金光布袋戲」,回應時代變遷與觀眾喜好,至今仍讓許多戲迷難忘。
我對於鍾任壁老師的無私育才,更有無限感念。我大學時曾擔任台大掌中劇團的社長,鍾任壁老師就是指導老師。當時,我大多做行政工作,雖然未能緊跟老師身旁習藝,但看著老師鉅細靡遺地耐心指導,那無私的身影,與致力發揚傳統文化的熱切精神,深深感動著我,也在我心中種下文化啟蒙的種子。
2017年擔任文化部長任內,有幸拜訪鍾任壁老師,向他請益,並再一次表達我對老師的感謝與尊敬。多年不見老師,當時他心心念念地提醒:「傳統藝術絕不能斷根。」傳統藝術的保存與推廣向來不易,但新興閣在老師突破艱難的帶領下,已經有了第七代弟子。
文化工作如同種樹,播種、育苗、扎根、長成,需要一棒接一棒。我們有幸,擁有許多前輩以保存傳統藝術為一生志業,督促我們不能忘卻文化根基。我任職文化部期間,努力提高傳統藝術的傳承推廣預算,推動「開枝散葉計畫」、「接班人計畫」等傳習計畫,希望為台灣傳統文化盡一份心力。
鍾任壁老師的兒子、新興閣掌中劇團第六代傳人鍾任樑老師告訴我:「推廣扎根、藝術傳承是父親的心願與目標,我們會繼續努力。」聽完,我心中有著滿滿感動。
鍾任壁老師不僅是傳統藝術的人間國寶,更是我們所有人的國寶。如今,老師雖然離開我們了,但他的大師身影,將永存我們心中。我也深信,紀念老師最好的方法,就是更加努力地以傳習、演出和欣賞來傳承發揚傳統藝術,讓台灣文化繼續像大樹一樣,向著陽光生生不息。
圖:2017年11月,邱坤良老師、吳榮順老師和我一起拜會鍾任壁老師,大家合影留念。